小学科学苏教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8303地球仪课件教案

2025-03-24


一.教学对象

4-11

知识类别:天文

二.教学内容

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,帮助小朋友探索和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,通过制作地球仪模型,锻炼了动手能力,有助于学习兴趣。

三.教学目标

1.知识目标:

观察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

掌握地球仪模型的组装步骤、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,是人类之家。

掌握地球的形状、大小。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。

2.能力目标:

学会独立完成地球仪模型的组装,锻炼学生利用简单材料独立完成组装地球仪模型的能力。

3.思维目标:

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、分析、判断的思维能力。

四.教学的重点与难点

1.教学的重点:

认识材料包中的材料,学会组装地球仪模型、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,是人类之家。掌握地球的形状、大小。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。

2.教学难点:

掌握地球的形状、大小。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。

3.课程兴趣点:

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

五.教学设计

[引入]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。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、有多大?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。

可通过远处海面上物体从下往上消失引出今天要制作的地球仪模型,同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认识地球仪,同时简单了解其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。通过认识材料包中的各种材料,了解地球仪模型的组装步骤,最后通过演示外形特征和运转知识巩固所学知识。

六.教学方法

观察、引导、演示、分析式教学

七.教学准备

教师演示器材:

小铁片、球体、弧形片、底座、插销轴、短轴、长轴、三通套、轴套

学生实验器材:地球仪材料包

八.教学过程

1.课时安排:30-45分钟

2.情景导入(3-5分钟)

同学们,在晴朗的白天,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;在十五的夜晚,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。那么,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?今天我们要制作的地球仪模型,让我们变身科学小侦探,探究一下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吧!

3.主题导入:(10分钟)

1.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,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了解的地球

2.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,在老师教导下,让学生认识宏观上的地球,拓展相关的宇宙知识。

3.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地球仪思考地球的特征和运转是怎么确认的?

4.实验过程(15-30分钟)

实验材料:地球仪材料包

实验目的:学会组装地球仪模型,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,是人类之家。掌握地球的形状、大小。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。

拼装过程:在老师的指导下,让学生组装地球仪模型,同时邀请同学用模型演示地球的经线纬线南北极知识。

地球自转现象

在地球仪上,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方,可以用右手:大拇指表示北极,四指弯曲方向表示地球自转方向。

互动环节:老师挑出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,同时让学生用地球仪模型演示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,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。

学生演讲:(根据时间选部分同学进行演讲)

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最后是如何解决的?

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,能想到哪些突发奇想的发明创造?

(实验完成后将成品收好,清理桌面,将实验垃圾放入垃圾桶)

5.总结回顾

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必须记牢的两个数据,(即: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,赤道周长40000千米)知道了地球仪就是地球的模型,明确了纬线的特点和赤道的意义,掌握了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、中、高纬度的划分,对在地球仪上如何识别纬线、两极和赤道以及识别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。

知识拓展

纬线位于地球仪的中部,就是我们熟悉的赤道线,在前面的学习中,我们已经知道,它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。由于这一特殊的属性,赤道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,一些有赤道穿过的国家和地区,常常建一些所谓的赤道纪念碑来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
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得出有关纬度的分布规律:

1.纬线的度数范围是90°,赤道为,南北极点是90°

2.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增,**的纬度分别位于北极和南极点。

赤道以南称为南纬,赤道以北称为北纬,人们还利用英文”“的单词首字母“N”“S”作为代号,分别表示北纬(度)和南纬(度)。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