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213气球鼓课件教案

2025-04-23

a298516f-fb09-423a-b892-bd69bfbf9c19.png

一.教学对象

4-10

知识类别:

二.教学内容
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小朋友认识和探究震动产生声音;通过自制气球鼓,锻炼了动手能力,有助于学习兴趣。

三.教学目标

1. 知识目标:

观察和认识各种不同的材料

掌握气球鼓的组装步骤,了解和探究震动产生声音

2. 能力目标:

学会独立完成气球鼓的组装,锻炼学生利用简单材料独立完成组装气球鼓的能力。

3. 思维目标:

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、分析、判断的思维能力。

四.教学的重点与难点

1. 教学的重点:

认识材料包中的材料,学会组装气球鼓

2. 教学难点:

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,认识振动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同。

3.课程兴趣点:

如何制作简易动画

五.教学设计

生活中,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,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?

今天要制作的气球鼓,通过认识材料包中的各种材料,了解气球鼓的组装步骤,最后通过制作气球鼓巩固所学知识。

六.教学方法

观察、引导、演示、分析式教学

七.教学准备

教师演示器材:

实验成品、杯子、圆木棍、气球等

学生实验器材:气球鼓材料包(自来水、颜料或水彩笔)

八.教学过程

1.课时安排:30-50分钟

2.情景导入(5-10分钟)

生活中,我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,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?

大家有没有想过,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哪里呢?舞台上的架子鼓没人敲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吗?为什么敲打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?今天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来一探究竟吧!

绘制图片绘制你看到过的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

(互动环节,可让在座的学生进行讨论)

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制作的气球鼓,让我们变身科学小侦探,开启今天的科学任务吧!

3. 主题导入:(10分钟)

1.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各样乐器,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乐器的特色。(互动环节)

2.展示气球鼓成品,提出疑问,讲一讲气球鼓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呢

4. 实验过程(15-30分钟)

实验材料:气球鼓材料包

实验目的:探究动画原理

拼装过程:在老师的指导下,让学生组装气球鼓,同时思考气球鼓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呢?

注意:

提示:两杯水水量不同,水量由个人喜好决定

探究小实验:

1.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:发出——”的声音,同时用手摸喉咙。

大家在发声音的时候,手放在喉咙那边有什么感觉?停止发声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?

2.请每组选择一位同学,做各种活动,使物体发现出声音 ,同一组其他成员讲一讲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?

互动环节:

1.老师挑出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,讲一讲气球鼓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呢

2.生活中,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的太多了,同学们能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?

学生演讲:(根据时间选部分同学进行演讲)

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最后是如何解决的?

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,能想到哪些突发奇想的发明创造?

(实验完成后将成品收好,清理桌面,将实验垃圾放入垃圾桶)

5. 总结回顾

【原理】:

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,是通过介质(空气或固体、液体)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。

最初发出振动(震动)的物体叫声源。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(震动)传播。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。

6. 知识拓展

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,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。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,单位是赫兹,字母Hz。

 

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-----20000Hz的声音

 

最敏感是1000Hz-----3000Hz之间的声音

 

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>液体>气体,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